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金川集团的“绿色减碳”行动见闻

绿色,是金川集团乘势而上的底色。

一直以来,金川集团各单位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将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积极推动低碳转型,重塑生产全流程,实现成本节约。

“绿色工厂”,让传统产业重焕发展新优势,成为金昌在市场竞争中提质增效的新王牌。

金川镍钴选矿厂:科技赋能打造碧水蓝天

在金川镍钴选矿厂优本创效、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绿色化和数字化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作为集团生产“用水大户”,金川镍钴选矿厂把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作为节水“利器”,勇闯技术“无人区”。在解决尾矿库区“废”水无法使用、自然蒸发损耗等难题基础上,自主研制尾矿库库中心自动可调控技术水系统,创新应用海上光伏发电、浮桥等其他行业的新技术,采用自然绿能的离网式光伏取电模式实现稳定供电;创新性应用电动阀门控制虹吸管出水及点对点5G信号传输技术,以浮桥、浮台为载体搭建人员安全通道和尾矿库排水远程控制系统,成功突破尾矿库区水高效利用技术瓶颈,尾矿库区出水量同比提高4.67%。

短短5年,金川镍钴选矿厂年处理矿量超20%,新水用量却下降10%以上。

新水消耗降低的关键,在于实现尾矿库区水的“重生”利用,形成“百废焕新”的水资源利用格局——废水利用率突破95%,每年不仅创造近400万元的经济效益,更带来显著社会效益。

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金川集团的“绿色减碳”行动见闻

2023年,金川镍钴选矿厂一选矿车间积极开展现场中水循环利用改造,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压滤+过滤”两级过滤加压装置,实现中水在线除渣,大幅提高中水质量,解决中水水质较差、经常性结垢,导致尼尔森设备高频振动,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成功将尼尔森设备用水由“新水”改为“中水”,实现中水在精密设备上的循环利用,年节约清水42万吨。

同时,金川镍钴选矿厂碎矿、磨矿智能生产系统和5G+AI智能巡检系统成功亮相,大幅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实现生产从“岗位操作”到“无人值守”再到“人工智能”的“智变”升级。

在“跳出选矿看选矿”“微观视角”等创新思维的引领下,金川选矿逐步迈向信息实时感知、数据互联互通、故障诊断预判、系统一体化集成、智能化生产、无人化操控的“5G+”“智慧选矿”新进程。

发展绿色制造不仅有低碳环保的“面子”,也有经济价值的“里子”。近年来,金川镍钴选矿厂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现有资源“吃干榨尽”为己任,“点石成金、取精用宏”,深入实施“降镁、提铜、保镍、扩贵、增效”科技攻关,以革命性、颠覆性举措推进工艺技术革新、机制转换、科研攻关,取得一系列由“0”到“1”的引领性、原创性成果的重大突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46项,发明专利24项。

金川镍钴动力厂:多措并举当好金川“环保卫士”

一直以来,金川镍钴动力厂坚守“源头治理、工艺减排、梯级利用、分质达标”目标不动摇,完善优化废水排放有偿服务机制,有效促进各排水单位从源头减量、通过工艺减排。实施废水处理设施、管网优化改造,加大环保设备更新投入,持续提升污水处理系统工艺及装备水平,实现中水稳定达标、循环供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保障。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金川镍钴动力厂污水处理车间党支部深入开展“除砷技术研究”党员先锋岗建设活动,支部党员和青年职工积极投入药剂生产性试验,研究除砷两种药剂投加比例,砷离子去除率达92.2%,为重金属废水除砷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金川集团的“绿色减碳”行动见闻

加强工艺技术改造。金川镍钴动力厂技术攻关小组团队通过系统调研、目标制定、要因分析、对策实施等环节层层推进,精准锁定关键症结。针对废水处理的关键环节——药剂投加系统中液碱单耗高的难题,开展持续技术攻坚与工艺优化,构建起“监测-调控-优化”全流程控制体系,建立全天候废水稽查机制,对重点排污单元昼夜监测,确保排口pH值稳定在8.0以上,使液碱投加量同比减少4403.63吨,节约成本408.66万元。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金川镍钴动力厂通过智能化技术升级,顺利完成镍钴废水处理站加药系统改造,将传统的人工投药方式升级为加药机器人自动作业,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药剂精准、稳定投加,作业时长由原先的2.5小时大幅缩短至30分钟以内,效率提升超80%,不仅保障了高盐中水的持续稳定供应,还降低了生产现场粉尘浓度,有效改善了员工职业健康环境。同时,针对高盐废水处理现有工艺,积极探索国内废水处理行业新药剂、新技术的处理效果及使用可行性,通过大量实验室小试研究,筛选出处理效果较好的除重剂、除砷剂,实现高盐中水金属离子、砷离子稳定达标。

金川镍钴动力厂以技术革新破局,以精细管理赋能,把成本优化的智慧融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在破解环境治理难题的航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向奔赴,在当好金川“环保卫士”的征程中开辟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航道。

金川铜贵广西金川公司:技术创新构建可循环生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蓝天白云与碧海青天相互映衬。

位于防城港市的金川铜贵广西金川公司铜系统工艺及数字化升级项目——二期氧气站项目关键设备汽轮机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金川铜贵广西金川公司在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领域实现突破,铜冶炼余热高压蒸汽进入高效自用阶段,为集团优本创效注入新活力。

为提升高蒸汽利用效率,该项目在氧气站20000kw的空压机组中,创新性融合汽轮机和电动机驱动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蒸汽供应状态,自动切换汽轮机驱动与发电模式。当蒸汽参数达到发电阈值时,机组快速转换为发电机组,满足二期氧气站所有设备用电需求,完成厂内蒸汽能源的闭环利用,既降低了项目整体投资和运行成本,又能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灵活调配。

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金川集团的“绿色减碳”行动见闻

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金川铜贵广西金川公司技术团队与设备供应商紧密协作,对设备精心调试优化,攻克诸多技术难题,确保设备顺利投运并达到最佳性能状态,为设备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该机组核心由小型汽轮机和电机联合驱动二氧化硫风机,“汽动”和“电动”互为备用,大幅提升了机组运行可靠性;减少能源转化中间环节,在蒸汽源充足时可显著降低能耗,各部件紧密联动,优势显著。

经测算,两台风机机组正常运行每小时可节电约3500度,每年预计节省上千万元电费,减少约5.5%的效率损失,达到经济效益与节能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金川铜贵广西金川公司在绿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加速出清落后动能,持续优化传统产业,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新型工业化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金泥公司:走出水泥企业的绿色发展路

自2022年《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21)标准开始实施,金泥公司迅速把降低水泥产业能耗提升提上日程。

金泥公司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利用错峰生产停机时机,狠抓技术创新,高效完成预热器、生料磨、煤磨、篦冷机等系统优化改造。改造完成后,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固废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能耗显著下降。

“过去,水泥厂在大众的眼中就是‘扬灰厂’,但我们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绿色发展之路也愈发明晰。”金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发展质效,实现回转窑烟气处理系统的工艺和设备优化升级,金泥公司新型干法水泥二厂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于2024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目前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金川集团的“绿色减碳”行动见闻

金泥干法二厂超低排放改造采用分级燃烧等低氮燃烧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窑尾废气采用先进脱硝技术、除尘采用袋式高效除尘技术,在保障水泥产品质量前提下,推动非碳酸盐原料替代,提高含钙废渣资源(电石渣)替代石灰石掺加比,全面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统筹推进减污降碳。

绿色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金泥干法厂在节能降耗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近年来,以创新工作小组为先锋,紧贴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重点、焦点问题,持续开展“五小”创新活动,先后完成石灰石堆棚抑尘装置、外放熟料收尘系统等改造项目,不仅有效减少了粉尘排放,更从根本上提升了作业现场的安全环保水平,在环保治理、职业卫生防治、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等方面效果突出,环保效益明显。

金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和水泥单位产品能耗消耗限额新标准,针对现有水泥生产装置单线产能小、能耗严控、市场竞争严峻等困境,大力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及优化,确保企业优本创效取得实效。

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体消费量的65%左右,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绿色转型核心在于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金川集团作为全省工业发展排头兵,各单位、各部门齐头并进、有增有减,着力挖掘新的绿色增长潜能,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推动绿色制造迈上新台阶,以能源“含绿量”不断创新提升发展“含金量”。

转自澎湃新闻:《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金川集团的“绿色减碳”行动见闻》

记者:孙芮

相关文章